近段时间,陕西商洛有一位网友反映,自己13岁的儿子,在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体育馆的一处运动场玩耍的时候,被倒塌的篮球架砸中,虽然及时的送往医院,但是却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最终抢救无效身亡。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是所有的家长最为重视的事情,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顺利的成长,家长们也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而13岁男孩的死亡,也是男孩家属全家人都感到难以接受,不过却又不得不去面对。而家属也表示,此事直到现在,都未能妥善的解决,相关运动场的负责人,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之后也是发现运动场管理方商洛市体育局以及场地租赁方商洛奥拓体育公司,不过对男孩身亡的事情,却均没有进行明确的表示。陕西一13岁男孩被篮球架砸中身亡,家属质疑放置不规范,官方回应当时男孩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前往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体育馆的一处运动场玩耍,期间母亲带着小儿子在运动场一侧打乒乓球,而身亡男孩,则是在篮球场地玩耍,双方距离并不算远,因此母亲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毕竟如此近的距离,有什么事情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而之后突然听到有人喊“有孩子被篮球架砸了”,之后走到勉强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而周围人也是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同时周围人员也是帮忙抬起篮球架进行施救,随后男孩被送往医院。根据病历显示,患者伤后呼叫不应,头部出血,未呕吐。抢救数十分钟后,小皓因抢救无效死亡,面对这种问题,追责是必然的,毕竟在运动场地被倒塌的篮球架砸中,肯定是需要场地的负责方进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之后当地警方表示,经过初步的调查和了解,男孩的身亡属于非正常死亡,而奥拓体育的工作人员,则是表示此前已与有关部门解除了场地租赁合约,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则是指出了此事市体育局、奥拓体育等都有责任。网络图片同时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明确指出,此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走司法程序,毕竟现在责任的划分并不太好去判定,想要顺利、合理的完成责任花费,其实走司法程序是最为适合的,能够让三方都不存在异议。目前此事仍在进一步的开展当中,其实严格来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也确实是走司法程序,对三方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结果,不过到底如何进行,只能看孩子的家属如何去想,最终到底如何处理,需要等待后续的消息传出。而此事的出现,也是再一次的提醒了所有的家长,现在进入暑假假期之后,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尽可能的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度过假期,避免因为意外情况导致受到影响。
“明明免费的票,现在却要加价买,逛个博物馆也要找代抢”……暑期临近,不少游客发现热门博物馆预约难度直线上升。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官方渠道抢不到的免费参观门票,却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买到。有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第三方平台代抢的预约票不能保证真实有效,希望游客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国博预约“全满”第三方平台“门票套餐”热销端午节前,为了打卡国家博物馆,北京青年报记者加入了抢票大军。根据国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参观预约只有四个渠道:“国家博物馆”公众号、“国家博物馆”微信小程序、中国国家博物馆App和PC端的“国家博物馆”官网。其中公众号参观预约由携程旅行提供,观众信息仅用于预约服务。登录国博App后,北青报记者发现近一周的门票均已抢光。按照网友提供的攻略,反复刷新,没过多久果然有票。北青报记者随即迅速填写个人信息,点击提交订单后,App页面弹出安全验证,完成验证后页面却显示网络无连接,再次验证后就显示预约已满。北青报记者切换网络反复刷新重试了数次,结果还是预约失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有网友表示,每次刷到最后完成验证,页面就显示无名额了,全神贯注刷一上午都没成功。北青报记者在多家第三方平台上尝试搜索“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发现只有携程可以免费预约,并注明“官方”字样,但也全部约满,其他平台则都有商家提供代抢服务。在选择订单日期时,不同日期价格也有差异,工作日相对便宜,周末或节假日价格更高。具体来看,各平台工作日代抢国博门票票价基本在45元到80元之间,到了周末代抢票价普遍上涨,价格区间上涨到80元到109元,销量最高的店铺已出售700单以上。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商家对于在第三方平台售卖代抢国博门票也很谨慎,一般会注明“电子导览+门票预约”或“门票套餐”,套餐包括免费的门票和电子讲解。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国博,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其他热门博物馆也存在“代抢”门票情况。在第三方平台上,故宫门票代约套餐价格在160元到288元不等,而故宫标准门票的票价只有60元。湖南省博物馆的代约价格多在25元到60元之间,销量最高的商家已接1000多单;陕西博物馆门票代约价格在100元左右。“代抢”预约不一定真实有效购票认准官方渠道官方渠道显示票已无票,这些商家是如何抢到票的呢?某平台上一家提供代抢业务的店铺客服表示,其是通过开外挂、利用电脑技术抢票。“不同日期的门票紧张程度不同,价格自然也不同。”6月28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国博,工作人员表示,国博只与携程有免费门票预约的合作。国博法务部门也关注到市场上这些黄牛性质的代抢门票业务,正在联系解决中。工作人员还提醒,国博不保证在第三方平台上花钱代抢的预约真实有效,不会为他们出售的门票给予任何保障。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国博去年推出的针对门票预约爽约的限制性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代抢行为。国博官方渠道的“观众预约须知”显示,自2022年9月1日起,同一账号一周内多次预约且未履约(含入馆时未带身份证原件进行核销、预约后自行取消订单、参观日未到馆参观的行为均被视为未履约)率超过50%,该账号(手机号)将被限制预约30天。《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今起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写道:故宫博物院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理门票(大门票和钟表馆、珍宝馆及展览预约)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院参观,避免经济损失,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故宫博物院”小程序预约门票及展览。专家:非授权渠道无保障第三方平台应加强监管在第三方平台发布收费代抢免费的博物馆预约票是否合法合理?北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的赵腾飞律师。赵律师表示,代抢的商家中,像插件抢票这种行为,严重的有可能涉嫌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属于刑事犯罪,如果是大量自己抢票囤积再加价出售,就是黄牛行为,涉嫌非法经营,如果是伪造假票可能涉嫌民事欺诈,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诈骗。对于平台纵容这些代抢黄牛高价售票,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当负有监管缺失的责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不建议消费者买黄牛票,因为其中可能会隐藏一些风险。对于博物馆而言,应完善现有的售票系统和预约机制,从技术上遏制黄牛。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指出,从过往案例看,有部分消费者花钱买了黄牛票后,到现场才发现根本不能正常入场,虽然大部分商家最后都会退票了事,但消费者却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和参观机会;少数不良商家甚至不愿退费,消费者还会有经济损失。事实上,任何博物馆都不会为非授权的渠道提供票务保障。因此,他建议消费者最好通过官方渠道预约门票,避免风险。
火爆全球的GLP-1赛道迎来新的竞争者。3月30日晚,华东医药(000963.SZ)披露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利鲁平)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利拉鲁肽是一种酰化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食欲,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作为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利拉鲁肽注射液,利鲁平为诺和诺德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生物类似药,其糖尿病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于2021年9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公告显示,目前,仅有华东医药和原研药公司诺和诺德拥有利拉鲁肽注射液国内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批文。此外,华东医药为国内首个针对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的厂家,已于2022年7月获得受理,有望成为国产首款获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批文的GLP-1受体激动剂。就利鲁平的商业化等问题,华东医药董秘陈波在回应时代财经采访时称,“效果和原研是等效的,否则也不会获批。市场推广策略不便详细透露。”由于利拉鲁肽的中国专利已经到期,目前,除了华东医药之外,还有诺博特生物、万邦生物、先为达生物等多家药企在进行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物2型糖尿病和肥胖适应症的研发。风靡全球的GLP-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疫病,于患者而言需终身服药,且不能治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20-79岁糖尿病人数达到1.41亿人,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预计2045年上升至1.74亿人。长期血糖波动变化,甚至胰岛功能减弱或丧失,或出现冠心病、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如果能够拥有一款安全性高、且可以维持血糖平稳的药物,于不少糖尿病患者而言,则是不二选择。GLP-1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GLP-1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意识到,这种在人体发挥生理作用的GLP-1可与胰岛β细胞及多种其它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降糖作用。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显示,自2005年第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艾塞那肽上市以来,全球已有超10款GLP-1受体激动剂产品上市。其中,在国内批准上市的药物包括贝那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鲁肽、司美格鲁肽等。这些药品一开始瞄准的是成人2型糖尿病,但真正让GLP-1受体激动剂在国内“出圈”的,是其在减肥方面的优异疗效。“这类药的降糖效果、安全性皆比较好。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有肥胖问题,它也兼具减重作用,因此在糖尿病领域很出名。”新药研发资深从业者叶林(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受益于良好的效果,GLP-1类产品的销售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以诺和诺德为例,糖尿病领域始终是公司的核心支柱,GLP-1类产品更是其近年来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主打产品包括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以及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根据诺和诺德公布的2022全年业绩,司美格鲁肽所属的诺和诺德GLP-1业务全年收入833.71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816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泰,Ozempic)全球销售额为597.50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600亿元),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则为21.96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22.06亿元);利拉鲁肽(商品名:Victoza)在全球销售额为123.22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23.74亿元),在中国市场收入则为14.78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4.84亿元)。后来者如何抢跑?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GLP-1的市场极具想象空间,但作为利拉鲁肽的原研厂商,诺和诺德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对后来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华东医药成立于1993年,1999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在业务上通过自主开发、外部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覆盖了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及高技术壁垒仿制药。根据公告,华东医药在利拉鲁肽注射液项目(含糖尿病适应症、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研发投入约为3.13亿元。此次获批上市之后,如何布局市场并应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将是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未来商业化的关键一步。“公司根据该产品的销售计划,现有生产场地及江东生产基地已为该产品的未来发展预先制定了整体的产能规划。”华东医药在公告中称。“当下国内在政策上有医保、集采等,生物类似药抢占市场是有可能。”叶林对时代财经表示,生物类似药在国外通过价格获得市场的先例有很多,在国内,则可以依托集采、医保打“价格战”。此外,GLP-1产品正在加速迭代,一周一针、口服的药物相继推出,“诺和诺德则更为看中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对于利拉鲁肽的市场份额也就没那么在意了”。华东医药作为最早布局GLP-1靶点的药企之一,除了利拉鲁肽,还布局了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多条产品管线,目前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和医药魔方数据,国内有20款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的GLP-1创新药在研,在研的企业包括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天境生物、恒瑞医药、甘李药业、东阳光生物等。
一位71岁的老母亲,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女儿,睡不着试就用微信步数看看女儿的生活,不仅让女儿感受到了无尽的母爱关怀,更引起了朋友圈的广泛赞叹。这个温馨的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时空如何变幻,母亲对子女的关心从未改变。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力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会因为各种琐事而忽略了母亲的关怀,但她们却始终默默地在背后为我们付出着。茆女士是镇江市的一位普通女性,拥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个平凡的夜晚,她却意外地感受到了母亲那份无尽的关心。当她接到母亲发来的信息,询问她半夜12点后去了哪里时,她惊讶又感动。原来,茆女士的母亲通过微信步数察觉到女儿在半夜12点后走了158步。对于母亲来说,女儿在深夜里起身且带着手机出门,无疑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她为女儿担心,却忍住不问,怕打扰到她和两个孩子的休息。直到第二天,她才忍不住向女儿询问这个让她担心的夜晚。茆女士随即解释道,实际上,她只是半夜房间里有蚊子而已。为了不吵醒孩子们,她没有开灯,而是用手机灯照着蚊子,一边照一边拍打。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走出了158步。这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浓浓的母爱情意。茆女士的母亲已经年过七旬,不懂使用智能手机,但她通过微信步数关心着自己女儿的生活起居状况,这种无声的关怀让茆女士感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受到了触动。茆女士深受母亲的关心感动,她决定将这个温馨的故事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简单的经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叹。朋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对茆女士母亲的赞赏和钦佩之情。有人感叹说:“母爱无私无声,含蓄静默而不张扬!”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也让人们回忆起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不仅如此,还有人调侃道:“你家母亲是侦察兵出身吧”这番玩笑话语不仅展现了茆女士母亲的细心和敏锐观察力,也勾勒出了一个深情又幽默的家庭画面。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在于,母爱是无私的,即使在年迈的岁月里,母亲仍然默默地关心着子女的一举一动。虽然茆女士的母亲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机,但她通过微信步数这个小小的功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女儿的爱和牵挂。茆女士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小插曲,更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这个繁忙而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常常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对我们的关怀和付出。因此,茆女士母亲通过微信步数的关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他们,与他们共度幸福的时光。这个温馨的故事不仅温暖了茆女士和她的朋友圈,也感动着更多的人。或许,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时,会发现那些母爱的点滴才是最珍贵的记忆。无论是微信步数的关心,还是日常的问候和照顾,母爱都是一种让人感动和感激的情感。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时刻铭记母爱的伟大,用心感受和回报那份来自母亲的无私关怀。
近日,山西省汾阳市一起未成年人欺凌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女生在学校附近被8名未成年人欺凌,导致其身体多处受伤。目前,涉案的8名未成年人中有2人已被刑拘。据了解,该女生是当地一所初中的学生,当天放学后在学校门口等待家长接送时,遭到了一群未成年人的欺凌。据目击者称,这些未成年人动手动脚,甚至用烟头烫伤了该女生的手臂。事发后,警方立即介入调查。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些未成年人中有多人曾经参与过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警方已经将其中2名主要嫌疑人刑拘,并对其余涉案未成年人进行了严厉警告教育。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暴力化。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矫治工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教育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保护好我们的下一代。
近日,一份文件在网上流传,文件称,山东曲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一网格辅警因感情纠纷于2023年6月30日19时在时庄街道后时村一服装店将两名女性杀害,后于7月1日到曲阜市时庄派出所投案,两名死者系姐妹。7月4日,被害女子所属的曲阜市姚村镇政府向纵览新闻表示,确有命案发生,嫌疑人已被抓获。网传文件称,2023年7月1日21时34分,曲阜市某村村民袁某某到曲阜市公安局时庄派出所投案,称自己在时庄一服装店杀死两人,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网传文件还称,犯罪嫌疑人袁某某是曲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的一名网格辅警,6月30日19时于曲阜市时庄街道后时村王某某的服装店内先将王某某的妹妹王某勒死,后将王某某勒死,作案原因是感情纠纷。网传文件提到,犯罪嫌疑人袁某某今年32岁,被害人王某某今年32岁,其妹王某今年24岁。纵览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网传文件仅有第一页,后续内容短缺。7月4日,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被害人户籍所属的曲阜市姚村镇政府办,一名工作人员称,确有命案发生,嫌疑人已被抓获。其中一名被害者户籍地确实在此地,但其很久都不在村里住了,所以对被害人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建议向事发地时庄街道了解。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时庄街道后时村一名村干部,他证实几天前确有一起命案发生,嫌疑人已经投案,被害人并不是本村人,他不清楚两名遇害女子叫什么,也不知道两人的关系。被害人店铺是一条临街商铺,当天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派出所直接派了人过去,并没有通知村委会。据他了解,这起案件可能是因为感情问题,这名遇害女子应该是住在该村附近的一个小区,店铺不过开了几个月,目前该店已经关门停业,没有贴封条,但门锁着进不去。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这名村干部称不清楚。后时村一名商户向纵览新闻记者称,命案事发时间的确为6月30日晚上,是两名女子遇害。现在该服装店是关着门的,没有开业,门上没贴封条。受害人之一王某某是该店店主,店才开没几个月。这名商户称她与王某某认识,但因为王某某的店铺没有开多久两人并不熟悉,事发第二天她听到很多人在议论此事才知道王某某遇害。根据网传文件显示的袁某某所住的小区,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证实袁某某的确住在该小区,这几天也听到业主们在议论袁某某行凶杀人的事情,但具体情况他们不知道,警方也没有到物业来了解情况。针对网传内容,纵览新闻记者致电曲阜市时庄派出所进行了了解。对于记者的问题,接线工作人员反复称,不方便说,具体不是很清楚,让记者去问曲阜市公安局。曲阜市公安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则称,涉及案情的不方便回答。记者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系一名网格辅警,工作人员称”不清楚“,记者多次询问后,她给了记者一名闫姓教导员的电话,说有事可以询问这名闫教导员,但记者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记者联系曲阜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该大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在放假回家的路上打车遭遇了涨价。他称,司机在行程开始前就告诉他,由于是高峰期,所以要多收20元的服务费。他无奈同意了,但是没想到,司机还要求他开空调要另外收30元。他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就拒绝了。结果,司机就开始抱怨自己的生活艰难,说自己是一个单亲妈妈,每天要养活两个孩子,还要还房贷和车贷,只能靠打车挣点血汗钱。她说,如果不开空调,她就会中暑,而且车也会损耗更大。她说,她不是故意坑人,只是想活得更好一点。这个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司机的做法是无理取闹,涨价和开空调都应该按照平台的规定来,不能随意加价。有人认为司机的做法是合理的,打车本来就是市场行为,供需决定价格,而且司机也有自己的生存压力。还有人认为司机的做法是可怜的,她只是一个弱势群体,被社会边缘化和剥削,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我认为,这个事件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些问题。首先,打车平台的监管不够严格,导致司机可以随意涨价和收费。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平台的信誉和公平性。平台应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考核,规范其服务行为和收费标准,并及时处理投诉和纠纷。其次,司机的生活状况也值得关注。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环境下,要养活两个孩子并还清贷款,确实不容易。她可能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收入。她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帮助,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后,消费者的态度也应该更加理性和宽容。在面对涨价和加收费用时,可以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拒绝或者争吵。在理解司机的困境后,可以给予一些同情和尊重,而不是嘲笑或者鄙视。在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尊严。总之,这个事件虽然看似小事一桩,但是却牵扯到了我们社会的多方面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反思我们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谐的社会。
政知君注意到,近期,多地检察机关陆续披露了不少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相关案件。最新的一例是新疆。7月3日,“新疆检察”发布消息:日前,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原二级高级警长、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方涉嫌私放在押人员案由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私放在押人员根据官方披露,李方涉嫌的是私放在押人员罪。根据刑法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政知君注意到,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原二级高级警长、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方之前,也曾有官员因涉嫌上述罪名被通报。2014年8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贵州省册亨县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刘贤铭等人涉嫌私放在押人员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2015年11月,刘贤铭被“双开”。通报提到,刘贤铭明知在押人员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及公安机关不具备审批权限的情况下,利用职务影响,为在押人员违法办理保外就医,将本应收监执行的在押人员非法释放。刘贤铭身为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放在押人员,其行为构成渎职。2015年11月,黔西南州公安局法制支队原支队长兰昭勇被“双开”。通报提到,兰昭勇明知在押人员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及公安机关不具备审批权限的情况下,利用职务影响,伙同他人为在押人员违法办理保外就医,将本应收监执行的在押人员非法释放。通报称,兰昭勇身为中共党员,国家工作人员,私放在押人员,其行为构成渎职。大背景与上述被通报人员不同的是,李方被通报的背后,还有一个新的背景。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部分职务犯罪“可以”行使侦查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机关对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直接立案侦查的制度——“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具体来看。检察机关可以立案侦查的14项罪名是:非法拘禁罪(非司法工作人员除外);非法搜查罪(非司法工作人员除外);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滥用职权罪(非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情形除外);玩忽职守罪(非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情形除外);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数据显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871人,2020年1421人,2021年2253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对上述工作进行部署。就在6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会,此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研究检察机关反腐败工作”。在这次会议上,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说,要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会议提到,检察机关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败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对检察机关管辖的司法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力度和对进入检察诉讼程序职务犯罪案件的自行补充侦查力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职务犯罪案件,充分运用法治力量、履行检察职能,推进反腐败工作。”今年多人被通报政知君注意到,今年以来,多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政法官员被点名通报。今年5月17日,最高检发布消息,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西藏自治区政协社会法制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杨光明(正厅级)涉嫌徇私枉法、受贿、非法持有枪支案移送西藏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通报提到,杨光明涉嫌徇私枉法一案,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今年5月23日、24日,最高检又先后发布了两条消息。5月23日,最高检发布消息称,河南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厅级干部石英一案已提起公诉。通报提到,河南省司法厅原党委委员,省监狱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石英(副厅级)涉嫌徇私舞弊减刑一案经河南检察机关侦查终结,已由焦作市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5月24日,最高检发布消息,辽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厅级干部刘磊一案已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通报称,辽宁省阜新市中院原院长刘磊(副厅级)涉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由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除了最高检之外,多地检察机关陆续发布了多个案例。比如,7月1日,湖南省娄底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原主任罗宜秋涉嫌徇私枉法一案,已由娄底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7月3日,“辽宁检察”发布消息:辽宁省铁岭监狱四级高级警长王新涉嫌徇私舞弊减刑案由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三庭原庭长张丽丽涉嫌民事枉法裁判案由大连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辽阳市森林公安局原弓长岭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张军、民警吴晓峰涉嫌徇私枉法案由辽阳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资料|新华社人民网湖南检察最高检等
近日,巴西卢兹安尼亚,42岁恋童癖男子Bittar被控迷晕后性侵12岁女童。他在街头绑走独自上学的12岁女孩,带回公寓性侵。监控拍下他将已被迷晕的女孩装在行李箱里,一路拖回公寓。警方找到女孩时,女孩双脚被铐住并处于昏迷状态。此外,警方在其公寓找到与恋童癖相关的影片。除了Bittar,还有一名23岁女子被逮捕,她被控协助作案将女孩迷晕。
不管是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还是处理其他乡村治理问题,执法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利益,如果忽略了这一本质,便有可能与执法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近日,一则村民私自建桥被判刑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报道,某地一村民未经审批,在村边一条河上修建了一座长7.5米、宽1.5米的浮桥,总共投入超过13万元。为收回成本,他让过桥村民、路人自愿交费,被当地水利局以非法建桥为由处罚并强制其拆桥,后又因建桥收费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目前该村民决定申诉。此事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社会热议,事件背后的几点问题引发笔者深思。首先,此事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事件中的处罚结果与人们的朴素认知发生了冲突。从法律规定来看,个人修桥需要报批,不得私自建设,且我国公路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收取过路、过桥费。但在日常生活中,修桥补路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善举,尤其在这件事中,该村民并没有强制他人过桥交费。总计52950元的过桥费经法院退还后,其中交费2万元、也是交费最多的一位村民,又将这笔钱退给了修桥者,理由是这座浮桥确实给他带来了方便。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人们对修桥村民的同情。其次,寻衅滋事罪判定是否恰当?这也是当下公众热议的焦点。一般来说,若构成寻衅滋事罪,要求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相关行为。所以认定此罪的前提是,有人故意实施了负面行为,且给他人造成了困扰。但目前看来,该村民修建浮桥并没有牟利,算下来还搭进去不小的成本,且报道并未指出此桥在修建以来发生过安全问题,事实上这座桥反而便利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让修桥的村民受到这样的惩罚,显然是公众难以接受的。最后,浮桥被拆后,群众的出行难题并未解决。公开报道显示,从2018年浮桥被拆除到现在,当地还没有作出在涉事河流上修建桥梁的规划,附近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事实上,困扰村民的过河难题早已有之,尤其是2000年以后,当地农业生产引入各种农用机械,群众对过桥渡河更是有迫切需求。如今浮桥被拆,有村民去河对岸种地、运货要多绕路70公里,原本十几分钟的路程得走3个多小时。这么多年来,村民的现实困难就摆在眼前,却始终没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对村民自发搭建的浮桥一拆了之后,又没解决群众需求,反映了当地政府存在懒政思维。其实村民私自搭桥收费的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对村民开展批评教育、告知私自搭桥的危害、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私自搭桥的现象反映出一些地方群众对乡村道路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河流两岸的通行难题,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如何平衡好纠正违法行为和维护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相关部门应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应该认识到,不管是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还是处理其他乡村治理问题,执法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利益,如果忽略了这一本质,便有可能与执法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就拿本次事件来说,当地拆除非法搭建的浮桥,本是为了维护附近居民的通行安全,可一罚了之,忽略了群众实际困难,就造成“只执法、不办事”的印象。在处理这类问题上,一禁了之固然简单,但重要的是要解决群众问题、把后续服务跟上,这考验的是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前不久河南多地基层政府敞开大门,邀请农民进院晒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为避免农户在公路晒粮带来安全隐患,当地政府没有简单地对此一禁了之,而是选择多做了一步,为农户开放了新的晒粮场所,既避免了简单化执法,又解决了群众现实难题,贴心服务赢得好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启发,相关部门如果能在执法过程中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多为群众办好实事,更好落实为民服务理念,很多事关群众利益的治理难题会得到更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