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区是潍坊市的四个行政区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和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域。现辖寒亭经济开发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和6个街道,404个村(居),面积628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寒亭区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轴心,地理位置优越,距潍坊机场20公里、青岛机场100公里、济南机场170公里,北部的森达美港为潍坊市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青银、潍莱、荣乌三条高速公路和206、309两条国道穿境而过。
www.hanting.gov.cn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1镇4街道2乡,共有134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人口43万人,其中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素有“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先后荣获国家林下经济脱贫攻坚试验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20余项荣誉。区位优势明显。天柱与湖南新晃、芷江、会同、靖州及本省的剑河、三穗、锦屏接壤,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有“黔东第一关”之称。
www.tianzhu.gov.cn武汉新洲政府门户网站是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各类政府信息的统一平台,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政府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的桥梁和纽带。网站设有“新闻中心、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民生服务、互动交流、美丽新洲”等栏目;友情链接包含市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垂直管理的单位。网站经过多次改版,以“信息权威、内容丰富、更新及时、运行稳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www.whxinzhou.gov.cn来凤以凤凰降临栖息的美丽传说得名。南邻湘西,西接渝东,历来是鄂湘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342.05平方公里,总人口32.37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1%以上。县城翔凤镇,北至恩施130公里,南至张家界190公里,西至黔江100公里,均有飞机、火车和高速公路与省会城市相连。县内拥有209国道等13条出口公路,通信电子网络覆盖全县。境内武陵山绵延,酉水河纵贯,山川雄奇,沃野平旷。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山青水秀,植被极好,众多土特产品堪称物华天宝,以品质优良而闻名。
www.laifeng.gov.cn沂源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人口55万。沂源县是山东海拔最高的地方,有"山东屋脊"之称,境内山川秀美,绿色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46.9%。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铁矿、金矿、煤矿和花岗岩等储量大、品位优;有库容1.3亿立方米的水源地--田庄水库,并有多处天然优质矿泉水产区。旅游资源独特,有以70万亩果品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景观、以"江北第一溶洞群"为代表的独特地质景观、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遗址古人类文化景观;有中国境内唯一的爱情文化景观牛郎庙织女洞遗址、佛教名寺荆山寺、著名道观神清宫、商周故城遗址、唐山摩崖石刻等一批历史人文景观。农业优势明显,被专家认定为中国北方发展绿色农产品的最佳适宜地带,全县各类果品面积达到70余万亩,年产各类果品7亿公斤,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县内有中国果汁饮料第一品牌的汇源食品饮料公司、全国最大的肉兔加工出口基地海达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体系完善,拥有101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医药及医药包装、节能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玻璃纤维、能源电力、精密铸造、采矿建材等主导产业;有中国最大规模的药用玻璃生产企业--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硅酸铝耐火纤维生产企业--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和全国医药行业100强的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完备,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基础条件优越,沂源交通便利,是淄博、莱芜、泰安、临沂、潍坊五市的结合部,东靠青岛、日照港,西临京沪、京福高速公路,北邻胶济铁路,南接兖石铁路,青兰高速公路(省内第二条济青路)横穿县境;通讯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方位开放的沂源,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考察,洽谈贸易,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www.yiyuan.gov.cn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绵遂和成德南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三台是四川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和39个“5·12”汶川地震重灾县之一,全国文明县城,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2个村、109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末全县总户数52.25万户,总人口147.5万人,人口规模居全市第一,居全省第五位,其中非农业人口22.62万人,农业人口124.88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19.28万亩,其中水田43.19万亩。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桑蚕、油橄榄生产基地,中国米枣之乡,中国麦冬之乡。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建成区面积1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人,全县城镇化率32%。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2200多年历史。古老的三台曾在唐代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诗圣杜甫于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台,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诗篇。1938年3月至1946年8月,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县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有先秦时期古郪国遗址——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郪江汉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鲁班湖、四川第二大道观——云台观、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梓州杜甫草堂,以及大佛寺、琴泉寺、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东山公园、小明湖等历史、人文景点。
www.santai.gov.cn乐平历史悠久、人文昌达。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江西省计划单列市。全市共有国土面积198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城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92.72万人。千百年来,悠悠乐安水孕育了乐平灿烂的史前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这里诞生了与《通志》、《通典》合称“三通”的《文献通考》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书,以及毛泽东同志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这一垂范后世的历史佳作;源发了得到周恩来同志以“美、秀、娇、甜”高度评价的赣剧饶河戏;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www.lepingshi.gov.cn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全市辖11镇9个街道,辖区面积1569.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72万人,少数民族占户籍人口的82.2%(2021年户籍人口58.82万人,汉族10.47万人,少数民族48.35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新兴城市,被誉为“苗侗明珠”。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苗侗医药养生之乡”“中国酸汤美食之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强县”等称号。入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www.kaili.gov.cn樟树市地处赣中,跨赣江中游两岸,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全市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23.9万,辖19个乡镇(街道)。樟树因树而得名,因酒而立市,因药而扬名,因盐而闻世,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区位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历史上是与景德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先后获得“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中国药都”、“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县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10.2%;完成财政收入42.05亿元,增长15.2%,列全省第六位,较上年前移一位,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9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0.1亿元,增长12.5%;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增长19.7%;引进国内市外资金53.9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1.62亿美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20元,增长12.1%。
www.zhangshu.gov.cn主要职责:一、负责县政府公文处理和日常事务工作。二、协助县政府领导审核或组织起草以县政府、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文件。三、负责县政府各种会议的准备工作,协助县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四、研究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请示县政府的问题,提出审核处理意见,报县政府领导审批。五、协助县政府领导处理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反映的重要问题,组织直辖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的工作,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县政府领导决定。六、督促检查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对上级政府和县政府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并向县政府领导报告。七、协助县政府领导领导组织处理重要社会性事件、重大灾情和重大事故。八、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及时做好信息收集、编发和反馈工作,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九、根据县政府领导指示,组织专题调研,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起草和审核修改县政府重要文稿。十、负责办理县政府工作范围内的人大、政协的建议与提案工作。
www.luotian.gov.cn廉江政府网是廉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官方门户网站,设置了政务公开、市民办事、企业办事、政务互动、招商引资、走进橙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九大栏目,是廉江市政府统一对外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提供网上办理有关事务和业务的政府综合服务平台,是为各界人士认识廉江、了解廉江的重要窗口。
www.lianjiang.gov.cn仙桃市原名沔阳县,1986年撤县建市,1994年被列为省直管市。全市现有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0万,现辖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市属街道办事处、15个建制镇、2个农场,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前列,综合实力曾五次进入全国百强,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市、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多项殊荣。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3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106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7亿元,增长22.1%,增幅位列全省市州前三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6亿元,增长14%,增幅居全省市州第二位;外贸出口总额5.2亿美元,增长22.7%;实际利用外资8971万美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6.5亿元、24.2亿元,增长13.4%、16.5%,收入质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www.xiantao.gov.cn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www.hanzhong.gov.cn沙漠水城、锰都杞乡、云天中卫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处宁、甘、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古称应理,是目前全国唯一沿用古代军事建制“卫”字称谓的城市。全市面积1.7万平方公里,辖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和海兴开发区,户籍人口122.08万人。中卫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是沿黄城市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环境优美、物产富饶、产业发达、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素有“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美誉,享有“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塞上硒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等殊荣。
www.nxzw.gov.cn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法规,贯彻执行省、市制定的地方教育法规及规章制度,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某些地方政策规定,并指导、监督各地执行。2、研究制定全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拟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规模和速度,组织指导教育战略、规划、计划的实施。3、检查、指导、评估下级政府、全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工作,指导、协调区直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4、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理顺教育内部同外部的关系。5、监测、检查乡(镇)执行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直属单位的教育事业经费及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工作,检查、指导全区勤工俭学和发展校办产业工作。6、检查、指导全区各级各类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美育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7、检查、指导全区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领域改革工作,负责教学计划、大纲的实施和图书馆、实验室、电化教育等设施的建设工作。8、检查、指导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各级各类院校的教育理论、方针政策和有关教材的教研工作、科研工作。9、贯彻指导教育系统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检查、指导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并指导各级各类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10、归口管理全区学历教育及考试工作,规划、指导继续教育和成人自学考试、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负责全区社会力量办学工作。
www.fl.gov.cn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素有“金周至”之美誉。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
www.zhouzhi.gov.cn